近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啄木鸟维修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啄木鸟”)于2024年1月29日递交的招股书已满6个月,目前处于“失效”状态。市场相关人士表示,递交IPO资料后超过6个月未完成聆讯过程,按照正常程序会显示为失效,但拟发行人依然可以通过更新资料申请再次“激活”上市程序。
据悉,啄木鸟本次IPO拟将募资投向招募赋能工程师、多元化服务品类及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升级数字化平台等。
今年3月,证监会国际司就要求啄木鸟补充说明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还需说明其及控股公司开发运营的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产品情况。
此外,证监会国际司还要求啄木鸟说明境外搭建离岸架构和返程投资涉及的外汇登记、境外投资、外商投资、税费缴纳等监管程序方面合法合规的结论性意见,以及认购重庆啄木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相关情况。
啄木鸟下次更新招股书应当对上述问询做出答复。
01
重营销,轻研发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前九个月,啄木鸟平台的合计总交易额约为1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5.7%。2022年,平台合计总交易额约14.6亿元,较2021年增长47.5%。
2021年至2023年前9个月,啄木鸟营业收入分别为4.01亿元、5.95亿元及7.35亿元。各报告期毛利润分别为3.23亿元、4.84亿元、6.24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0.5%、81.4%、84.8%;各报告期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06亿元及1.02亿元。
整体来看,啄木鸟的业绩增速较快,也吸引了资本大佬的关注。自成立以来,啄木鸟获得4轮投资,其中,姚劲波的58同城通过天津五八阡陌等合计持股16.42%,雷军的顺为资本通过苏州顺为、天津金米等合计持股9.84%。
但是另一方面,啄木鸟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营销,研发收入却有限。各报告期啄木鸟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78亿元、2.91亿元及3.18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44.3%、48.9%及43.2%;各报告期研发支出分别为2394万元、3261万元、3122万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6%、5.5%、4.3%。
有分析认为:“总体来看,啄木鸟属于互联网撮合交易平台,科技属性并不高,更加注重的是运营能力。”
据悉,啄木鸟的营销费用主要投入在流量获取、营销及广告供应商上。重营销,轻研发的投入模式为啄木鸟带来了业绩的增长,但也可能在未来成为啄木鸟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02
平台乱象频发,行业生态紊乱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啄木鸟累计收到投诉近4700条,不仅有消费者不满,平台的维修师傅也“倒苦水”。
8月9日,一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于2024年5月11日在啄木鸟家庭维修APP下单维修一台小米电视机,平台师傅上门维修后支付维修费450元,但是在6月20日电视再次出现故障,该消费者再次联系该师傅上门维修。但是该维修师傅表示未能彻底修复好电视机故障,可以退一半的钱,被该消费者拒绝,而后该维修师傅不再回复,平台也无法联系。
同日,一名维修师傅投诉称,啄木鸟维修平台无锡分公司上下级传递信息、管理培训混乱,自己连续工作一个月报销却出现问题被驳回,并且故意不通知报销师傅本人,如果不去看这个订单或者订单信息过多,就可能导致报销金额被公司吞掉,师傅亏本。
在今年在湖北经视的“315”节目中,啄木鸟被曝光存在“小病大修、收费不透明、价格虚高、质保困难”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啄木鸟采取的是服务外包或者加盟模式,有利于快速做大规模,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但是也会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不透明等问题。
啄木鸟在招股书中亦表示:“平台工程师并非我们的雇员、调度雇员或分包商。根据双方协议,工程师确认与啄木鸟维修之间并无雇佣或劳工关系,且公司仅向彼等提供平台服务。”
外包模式虽然有利于业务扩张,抑郁控制成本,但是也会导致啄木鸟对维修师傅的掌控力不足,行业乱象无法遏制。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高抽成进一步导致行业生态恶化。根据招股书,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啄木鸟完成的服务订单产生的收入占总交易额的比重分别为40.1%、40.3%及40.8%。由此可推算出平台的抽成率可达40%。在小红书上,也有做防水的维修师傅表示自己可以拿到60%的分成,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推测。
有业内人士对外透露称:“上门费30元就是引流费,基本上都是在电话里不报价,争取上门再看消费者家里的情况,看人下菜碟。因平台的高抽成,维修师傅要赚钱就得报高于市场价的2倍才行。”
因此,啄木鸟虽然在发展初期能够快速实现扩张,但是如果不能适时调整策略线上杠杆炒股app,恶劣的行业生态可能会反噬自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网站观点